如何做朴素教育活动-如何做朴素教育

朴素教育是指一种基于客观事实和真实经历的教育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实际动身”,强调实践性和自主性。以下是关于如何做朴素教育的一些具体建议:

1、 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朴素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建立宽松的学习环境:朴素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建立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3、 提倡实践教学:朴素教育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知识,使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和记忆。

4、 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朴素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寻觅答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力。

5. 重视品德教育:朴素教育认为,人的成长不单单需要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重视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朴素教育是一种以实践、自主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关注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塑造。在实行朴素教育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重视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要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一个真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究竟能够走多远?

远远的被扉页上的问题所吸引,这本书就是李镇西的《我的教育心》,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这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教育家李镇西谈到,一个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区别,就是在于是否坚持,或者说是是否坚守。而一个优秀教师和一个平庸教师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

那么一个优秀的老师,他的教育实践体现在哪里呢?无论你是年轻教师,还是已经名声斐然多年的老教师,或许你正在经历倦怠期,你依然需要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依然需要持续保持对孩子的爱,依然需要同后进生打交道,这是最好的成长路径,依然需要不断的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这是我们一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最重要也是需要一直长期坚持的勤于写作,因为我们教师每天的生活经历都是财富。

当然,我们的阅读不是为了让知识把我们的心灵占满,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胸得以涤荡,因而空旷清澈。我们的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保持发展这种优势,不断的战胜自己的弱点,这是教育思想的艺术所在,要掌握这门真正的艺术,需要我们终身的探索与奋斗,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就像某位教育家说的,用一朵云影响一片云,我们的教育似乎也是这样。

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从学生角度出发,大孩子的老师必须深深地爱着每一个小孩子,随时做好宽容,容纳自己抑制不住的暴怒,随时做好欢笑,陪伴他们由内而外的开心快乐,让孩子们的心弦有所触动,让孩子们的成长有人陪伴,这便是教育的初心。

浅谈如何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 [日期:2008-06-05]来源:作者: 三.二班 封毓文之家长[字体:大 中 小] 浅谈如何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富裕。经济背景对儿童品德教育的影响是多元的。积极地说,经济宽裕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它又让人有些担忧:经济宽裕容易使孩子溺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吃喝玩乐上的随心所欲,没有节制,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一是助长孩子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坏习气,导致他们形成贪图安逸享受、不思进取的懒惰习气;二是导致他们形成挥霍浪费、互相攀比的恶习。如今,少年儿童挑吃拣穿,比玩具、比大方,不爱惜劳动成果,已成为人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三是导致他们不诚实、刁蛮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据了解,有些学生,尤其是一些家庭富裕的独生子女,不喜欢参加学校安排的劳动,有的买上好吃的零食给同学们吃,请其他同学代替劳动,自己则躲到一旁去玩,这些学生在家里也从不干家务活。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学习兴趣不浓,而且吃不了苦、坚持不下去,遇到一点困难就畏惧退缩,失去信心,遇到一两次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因此,如何对今天的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日渐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在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完善上。”那么父母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品德呢?下面我谈三点: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我和丈夫都是经过苦读然后在城市扎根的农村孩子,所以在生活上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穿衣服不挑名牌,素面朝天,也不穿金带银,在外吃饭吃多少点多少,剩余的打包带回家。也许是受我们的影响,我的儿子在生活方面很少向我们提过分的要求。别的孩子经常要求父母带自己上肯德基、卖当劳,一去就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我的小孩很少提这样的要求。记得幼儿园大班时老师搞活动带他去卖当劳了,回来后星期天就喊要去,说那里有礼物送。我不同意,他就哭。我不理他,等他哭够了,然后告诉他这是洋垃圾,吃了对身体不好,外国人都不吃了就跑中国来赚我们中国人的钱,而且这个很贵,不划算。小孩似懂非懂,居然也不闹了。对于衣服,我的小孩更是没有要求,大人买什么他就穿什么,我也是拣棉的、舒适的买,并不一定买品牌,即使买了品牌的衣服也不去强调它的价值。对于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我也主张他留着送给农村的亲戚。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有些家长可能认为这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又不懂事,没必要告诉他。其实这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节约意识,让孩子早点成熟,学会当家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工薪阶层,赚钱并不轻松,可为什么那么的孩子在花起钱来毫不珍惜呢?这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你的钱来之不易,所以也就没有节约的概念。很多父母很爱护孩子,以为只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就是对他们的疼爱,然后在一次次地满足小孩的过分要求后自己暗地里节衣缩食而小孩全然不知。我想如果小孩在提出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时,我们做父母的能告诉他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庭开支计划,指出这一次奢侈的后果是下个月家庭经济的紧张,我想小孩一次、二次不能理解和接受,总会有理解的时候,慢慢地小孩的节约、艰苦朴素的品格也就形成了。再次,要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现在的小孩不缺零花钱,过年过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甚至亲戚朋友都会给红包,一年一年下来就是一个不少的数字。如何对待小孩过年的红包?很多家长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个事情,而是让小孩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把钱用完了,同时小孩浪费奢侈、大手大脚的品格也就形成了。我的孩子从懂得要钱的时候开始,我就要求他把过年的红包交给大人管理,并告诉他你还小,不具备管钱的能力。经过和他商量我们把钱存到了银行,然后每年都会告诉他存折上的数目。看着数字在不断地增加,小家伙还挺有成就感的,以致后来还主动把存钱罐里的零花钱拿去存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节俭、储蓄的改念,我也不用担心孩子会乱用钱。他从未不经过大人允许就拿钱去买东西,需要用钱时他也一定会把理由说清,合理的我也会满足他,不合理的我会给他说明原因。除了教小孩计划用钱,我们还可以把过去艰苦年代人们如何节俭,如何艰苦朴素的事例讲给孩子听,多带孩子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家庭去实地感受,让他们知道美好的生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艰苦奋斗得来的,应该珍惜现在的日子,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