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益岗位如何改革工作-山东公益岗位如何改革

最近几年来,山东省公益岗位改革不断深化,获得了显著成效。
1.政府加大对公益岗位的投入力度,通过提供就业支援、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2.改革公益岗位提拔机制,采取更加公正、公然、公平的方式选聘符合条件的人员担负公益岗位,确保公益岗位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改革公益岗位管理机制,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和指点,确保公益岗位能够真正为困难群体服务。
山东事业单位改革细则
山东事业单位改革细则主要是行政、生产、公益。
按照社会功能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在前期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明确事业单位分类范围,规范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严格事业单位分类程序。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省属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这项工作落实,既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山东省的改造表明了:
1、铁饭碗不能吃一辈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就规定了:如果工作人员旷工超过了15个工作日,或1年内旷工超过30天,单位可以解除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两年年度考核都不合格的,单位可以解聘该人员。
2、改制不是降低保障。对于已经有十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可以申请签订一直到退休的合同,这一张合同就从十一年以后一直到退休。
3、基层员工会提高待遇。福利待遇将向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倾斜,事业单位人员福利方面将会逐步缩小差距。改革会兼顾边远地区、基层岗位、基层事业单位的人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