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公文口语话题问题-如何避免公文口语话

为了不公文口语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尽可能使用正式的词语和句式,不要滥用俗语、俚语或网络用语。
2、 避免使用口头化的表达方式,例如“我们”、“这个”等,而是应当使用更正式的称谓。
3、 将句子结构保持清晰明了,避免复杂的句子结构和冗杂的表述。
4、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使用口语中的缩写和省略。
5. 使用适合的段落组织和标点符号,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易读。
什么叫做口语化~~~在政务信息写作中怎样才能避免?能举例说明吗?谢谢~~~~~~~
引自《公文写作一点通》P81 怎样做到庄重
二、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少用或不用口语和俗语
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适用场合,各有各的表达效果。其中口语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自然,而书面语则显得庄重严肃。正因如此,写进公文中的语言,应当是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口语和俗语不能入文。同样一个概念,口语和书面语应有所区别。如“钱——资金”、“做买卖的——商人”、“奶奶——祖母”等等,这些对应概念,公文写作中只能使用后者,如果用了前者,即不规范,又有失庄重,与公文的与特特点和要求不相协调。
写作文如何避免口水话
第一、多收集素材。时政、要闻、指导性文件、专业文献等资料要多收集。建议可以使用evernote或者为知笔记管理这些素材。
第二、多收集术语。不同的文种、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术语使用方式,这个要多收集。
第三、多做提纲。公文写作有一定模式,拿专题性报告来说,正文部分常采用三段式,“情况-问题-意见”或者“情况-做法-不足”等模式。
1、删减口语化字词。初学公文的时候,我有个毛病,喜欢用“了”,这就是口语揉进公文的表现。“为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认真搞好了传帮带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好评”等等,这里面的“了”删掉后完全不影响意思表达,但“了”用多了就影响观感和语感。类似的还有“着”、“的”等。原文:“各种矛盾交织与历史累积形成的不稳定因素一触即发,危及着居民安宁与社区和谐,也考验着主政者的理性与智能。”修改后:各种矛盾交织与历史累积形成的不稳定因素一触即发,危及居民安宁与社区和谐,也考验主政者的理性与智慧。-
2、删除重复语句。原文:“通过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拟定了能够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利益的xx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结构、夯基础,兴集镇、促统筹,抓招商、富财政,强党建、重三联”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年度目标和实施对策,并在实践中步步为营,为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XX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修改后:通过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愿、借鉴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拟定“调结构、夯基础,兴集镇、促统筹,抓招商、富财政,强党建、重三联”的总体思路,制定年度目标和实施对策,并在实践中步步为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XX人民的根本利益。
3、调整语句顺序或改变表达方式。原文(1):“ 在抓分管工作与维护集体领导上,坚持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汇报,不随意表态和自作主张,对领导集体讨论形成的决定,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修改后:在抓分管工作与维护集体领导上,对重大事项坚持请示汇报,对集体决议坚定贯彻执行 。
(2):“对市委部署的工作任务,无论多大困难,多么艰苦,总是乐于接受,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修改后:对市委部署的工作任务,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克服困难坚决完成。或者:坚决完成市委部署的工作任务,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