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叔季怎么看-伯仲叔季如何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伯仲叔季是用来表示兄弟姐妹之间排序的。依照传统的规定,伯仲叔季分别代表长子、次子、三子和四子。
1、 伯:老大;
2、 仲:老二;
3、 叔:老三;
4、 季:最小的孩子。
清·李淦《燕翼篇》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李淦《燕翼篇》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李淦《燕翼篇》。
1.伯仲叔季.乃雁行之次序也。
伯仲叔季,是兄弟间排行的次序。
至于伯父、叔父,要加上父字才能加以分别。
现在人只称家伯、家叔已经错了;甚至还有不称排行就直接称字的,这就无礼到了极点。
即使对堂兄弟间的伯叔,也只能称其排行而不可称其字。
只有对出了五服的族人,才可以在叔上加字。
学生这个词,是老师对弟子、尊长对卑幼的称谓。
现在我们乡里弟子对老师、卑幼对尊长,也这样自称,难道不是超越本分的狂妄行为吗?这样称呼,那老师和尊长又如何自称呢?假如都互相自称为学生,不是都成了同辈吗?为了礼待父辈,应该自称名或小侄,对老师宜自称门生或称名。
对于一般的尊者,应该自称晚生;对于一般的年长者,应该自称晚弟或小弟,没有自称学生的说法。
现在的人只称一个字,动不动就对人称翁称老,既有谄媚之失,又让我们乡里同辈和晚辈,模糊而没有区别,一概以两个字称呼,又流于粗野。
翁老一类的称谓,用来称时下显贵的人倒还可以,不能用来称呼刚刚认识的朋友。
对于同辈,应该在字上加兄,对于晚辈就可以直接称字。
对于堂侄,就要加上他们的排行。
对于女婿和外甥,就直接称女婿外甥。
这样,尊卑上下的称谓秩序井然。
对儿女亲家,我乡一律称为眷弟、亲翁,这就使姻亲与一般乡邻没有区别。
且如外县的儿女亲家,都用姻弟为正确称谓,互相称为老姻翁或老亲家。
对其父辈就称太亲家或太姻翁,对其儿辈则称为亲翁,不像我乡混同称谓没有分别。
世风不古,导致了千古礼治之邦的人伦称谓的日趋混乱和简化。
作者所做的正是为了规正人伦称谓,其实是一项整肃民俗文化的工程。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作者当年精心纠正的一些称谓在今天也已经过时和淡远了,这虽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大困难,但本民族民俗文化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也终究是一件憾事。
2.国法稽之古制所定,斩衰三年,齐衰一年。
国法是依据古制来决定的,斩衰要穿三年,齐衰要穿一年,即使是九月、五月,丧服也不能离身。
所以一切不合法的事,就无从做出。
后世在斩衰服上加上缝边,已经错了。
古人麻衣虽然脱下,白布还是不敢换掉,一切吉庆的事都不能参加。
现在人在服丧期间凡是吉庆的事都要参加,甚至还穿上彩色的丝绸衣服。
还有人丢下父母的灵柩而去求官,丢下父母的丧事而去为人做媒,还有喝喜酒及看戏剧演出的。
三年服丧,不过徒有其名了。
至于大功和小功等丧服,有的人干脆不穿了。
唉,这是什么法度,还讲什么礼仪呀?我实在弄不懂。
北方人在孝帽之上,还要加上白布裹头,即使会客也不摘下。
父母三年的丧期服满,就不能再穿丧服了,但父母的棺材还未下葬,就不能脱下丧服。
现在的人虽然父母的棺材还没有下葬,但三年丧期已满,就已经脱下了丧服,到下葬时又重新穿上斩衰,有这样的礼仪吗?正妻的儿子及诸多儿子为庶母服丧,国制规定要穿一年齐衰并配以用杖的丧仪,去替父亲尊敬她,表示哀悼之情。
现在人却穿丧不满期,或满期却不用杖,难道合于礼仪吗?
丧仪顺时而变且日趋简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作者力图恢复古制,不过是一种逆时而动的可贵的努力。
今天再读这段文字,只能把它当成一则认识古代丧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了。
3.唐祭者.谓合众亲友,之奠分而大举祭也。
唐祭的仪式,是把众多亲友祭奠的份额集中起来进行的大型祭祀活动。
我乡参与祭祀的人,大多一拜而去,未免太简单。
郡中的三献礼仪,都是让亲友分班进献祭品,依次鱼贯而上,或许能够体现祭奠的氛围。
另外,读祝文要请专门的礼生,高声朗读,一句一停顿,让人们都能听懂。
不像我乡用少年子弟读祝文,声音模糊在喉咙里,让人们听不清楚。
祭祀聚会开宴,也是在礼仪上应该做的。
例如:郡中都让亲友自己开会讨论,明确日期,轮流操办,张榜公布。
诸如留客送宾,兼办堂中各种事务,不要祭主费心,席位也不会过多虚设。
我乡只选两三个卑幼的人专门送客,至亲和至交来到,漠然无人问理。
附近都是坐在堂中的客人,大家似乎都是前来吃饭喝酒的,导致正人君子以上门入席为耻。
白白浪费了办丧人家的钱财,又有什么用处呢?至于宗族中人全部集中来到,也绝对没有去做回拜和帮忙料理的事务,却深深地坐在内室,只管大吃大喝,也让人感到他们十分无趣;还有当场纵谈嬉笑的,就更是大错了。
至于丧事的丰俭程度,要衡量家中财力,不可不够,也不能太过头。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俭以养廉。
2、泯躯而济国。
3、毋为财货迷。
4、百善孝为先。
5、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6、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7、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8、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9、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10、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1、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12、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13、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14、丈失一生,廉耻为重。
15、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1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1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21、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2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25、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2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7、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28、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2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3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1、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2、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3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34、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
35、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36、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3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38、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39、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40、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41、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
42、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43、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44、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45、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4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47、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8、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
49、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5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5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52、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
53、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54、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55、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56、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5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8、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59、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60、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61、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
62、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6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64、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65、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66、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67、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68、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69、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7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7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72、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73、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74、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75、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76、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77、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78、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79、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
80、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81、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82、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83、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84、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85、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86、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87、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
88、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89、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9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91、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9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9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94、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9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96、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9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清·纪昀《训子书二通》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纪昀《训子书二通》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纪昀《训子书二通》。
1.只恐累代积福.至余发泄尽矣。
我家托福和依赖祖宗积善积德,才能拥有子孙数代当官的盛况,唯独我的薪俸最高。
反思自己学问没有长进,在美德上也没有下工夫,竟然得到礼部尚书的高位,就怕前几代人积累下来的福气,到我这里就发泄到了极致和尽头!
所以,我曾在官位卑下的时候放浪形骸,不修边幅;现在官位不断晋升,心里的忧虑越来越深。
古话曾经说过:升得越高的人也就陷得更深。
平常居家很是小心翼翼,自己享受日益恪守节俭的原则。
不是宴请宾客不吃海味,不是出于祭祀需要也绝不杀生。
我年过五十岁,位至尚书,福禄和寿命都算不错了,不必再从事戒杀和修善的事,只是想为子孙留下一点余地罢了。
常常看到那些世代享受官禄的人家,他们隆重的时候官高势大,生杀予夺,肆意妄为,固然是一个时代的豪雄。
到他们衰败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及孙子一开始就狂赌滥嫖,最终卧在乱草中充当乞丐,他们父辈的尊贵和荣耀在哪里呢?这不是我故意危言耸听,我往年所买下来的钱氏旧宅,现在已改作我的宗祠,最近听说钱氏。
的儿子已经沦落为乞丐,他的父亲不是曾经当过显赫的官员吗?
你们看到这些事,应当作为前车之鉴。
不要傲慢,不要崇奢华,碰到贫苦的人应该周济他们,并且还要从事劳作。
我特地买了一百亩稻田,要雇人耕种,还想使你们随时学会种庄稼,将来能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就是我的好儿子。
纪氏的先祖灵魂,就不会得不到祭祀之食了!
你们不要认为春耕夏播、手脚长满老茧是下贱的男子做的事,可知道农民处在四民之首,士人位处四民之末?农民披星戴月,竭尽全力来养活天下人,世间如果没有农夫,所有人都要饿死,怎么能看不起农民.呢?一定要引以为戒。
纪晓岚身为权倾朝野的朝廷命官,不动用手中权力为儿子谋取一官半职,竟然直接鼓励儿子学习稼穑,做一个手长老茧的农民,这不是对儿子缺乏爱心,而是把公权和私情切割得泾渭分明、秋毫无犯;同时也是阅尽沧桑、参透人生而做出的明智决策;身在朝中为国操劳,仍不忘为儿子添田置地,位列尚书,毅然戒杀修善为儿子祈福,其爱子之心是何其至诚、至正和远大光明。
一代才子的眼界和胸襟由此可见一斑。
2.虽王侯拥彗不为荣,虽胥縻版筑不为辱。
当代一些官家子弟,总是以盛气去欺凌他人,来希求别人尊敬他;还关其名曰这是为了自重。
不知道重与不重要看自己的修为。
只要在道德上不愧是个贤者,即使是王侯为我扫地也不会感到荣耀,即使从事最底层的劳动也不会感到耻辱。
能让自己尊贵起来的决定性力量在我自身,身外的一切各种反映都无关紧要。
如果以他人的评价来决定我的分量轻重,他人尊敬就感到光荣,他人不尊敬就感到耻辱,那么,奴婢一类人都能操纵我的荣辱,这不是把自己看得太轻了吗?先师陈白崖曾在书中题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真是能揭示事物根本的高论。
你应当记录下来当做座右铭,并终身践行,就是好儿子。
人只能追求自己道德的完善和事业的进步,而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舆论和评价。
如果把自己的荣辱全部交由他人来操纵,就会从根本上丧失道德的重心和生活的方向。
只有进入知足和无求的境界,心灵才会平和、自在、活泼起来,才能超越人间世俗地位和他人评价的压迫,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心境去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包拯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
包拯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_
宋包拯《家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后代子孙任朝廷命官,如果有犯贪污及以权谋私之罪的,在生不能让他们回归家族,死后也不能让他们的尸骨归葬祖坟。
不遵从我的志向的,都不是我的子孙。
切望把这句话请工匠刊刻于石上,竖立在堂屋东壁,以此诏示后世。
包拯是我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
他把法制视为超越皇戚权贵和骨肉亲情之上的最高主宰,并以毕其一生的廉洁奉公、铁面无私的从政历程创造了古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最高峰。
从他对子孙中的贪官发出生不归族、死难安葬的禁令可以看出:他不仅把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精神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而且还希望通过后世子孙不断发扬光大,造福于身后的世界。
这是一个用生命与腐败决战到底的古代官员,他的形象引起了华夏子孙经久不衰的尊敬和爱戴,构成了中国古代官员执法精神的一座丰碑。
这个丰碑至今仍然保持着令人感到难以逾越的高度。
宋·赵鼎《家训笔录》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宋·赵鼎《家训笔录》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宋赵鼎《家训笔录》。
惟廉勤二字,人人可至。
第一项:在家中,要以孝顺父亲和兄弟友爱为首要任务。
平时教育子孙读书做学问,也正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前人留下的训诫,子孙各自都有一本书,还有司马温公的《家范》;可以每样都抄录一本,要时时阅览,足以值得效法,不必等我一一说透。
第二项:凡是做官的,一定要以廉洁和勤政为本。
人的才能和禀性,各有短长,很难勉强保持一致。
但廉和勤这两个字,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用廉和勤对内来要求自己,用和顺的原则来待人接物;与人和顺自己就能安身,就能远离祸害。
第三项:在家人中要以最年长的主管家中事务以及收支租税等。
如一开始就想让自己看中的人担任主管,也要听从大家的意见,意见一致才可以。
第四项:子孙如有不成器的行为,败坏家风,就要依靠主管家事的人召集各位子弟,在厅堂前训诫和整治他,促使他们改正错误,对那些行为很过分的人,就要在供奉神佛和祖先牌位的厅堂上当庭训诫,如再犯就再当庭训诫。
第五项:一年中各种祭祀活动,主管家务的人要率领各位子弟协力安排办理,一定要符合祭礼要求,剩余祭品一定要全族分享。
第六项: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拿出酒食来进行祭祀,要像平常祭祀一样,全家老小都要集中在一起,不能懈怠和轻慢。
第七项:在追思逝去的亲人的祭日,要邀请并供养僧人念经超度,全家人都要吃素食。
第八项:凡是本家田产,子子孙孙,不能分割。
另外还有明文规定,一定要依照规定的约束,严格遵守。
第九项:每年收来的地租,按人口分配,不论大小,每人都有一份。
五岁以上,给三分之一份;十岁以上,给半份;十五岁以上给全份;只给自家骨肉;女子已经出嫁还没有离开家庭的,与女婿和外甥一样对待。
其他奴仆不在分配的范围之内。
第十项:对于家中库存及租、税、收支等情况,要开列详细记录和出示单据,家中主管和各房长子都要签字画押。
其他广泛地增加和减损的事务,也要共同商议才能决定。
这是赵鼎制定的三十条治家法规的前十项,从中可以对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窥见一斑。
从以上十条具体的家规中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家族管理的道德目标是孝友、廉勤和读书为学,这种道德方向是善良的和崇高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二、在家族的模式上虽然原则上要求以最长一人担当治家主管,但如有合适的人,也要听须众议所同乃可;治家主管在财务上要严格建账、全面公开;重要开支,亦须商议。
可见这管理制度虽被后世视为家长制,其实不乏民主的因素。
三、在经济上人人平等。
在财物分配上,全族不论长幼,俱为一等,既使是对祭祀剩下的酒食的分配,也是合族破盘。
四、祭祀是中国古代家族中最普遍和最庄重的民俗活动,现代人把它视为封建迷信,它其实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民俗宗教.是华夏文明有史以来就沿袭下来的以敬天和敬祖为主旨的真正的中国本土宗教。
五、古代家族制度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对不肖子孙采取了堂训、庭训和再庭训等手段。
这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教育子弟迁善改过的一种有力而重要的手段。
传统美德就是依靠这种手段得以树立和传承下来的。
胡适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
胡适家风家训及简介_名言名句_
胡适家风家训精华: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做人要做最上簪的人, 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 要放在功夫里, 千万不要放在嘴上, 千万不可撰在睑上。 无论你志气怎样高, 对人切不可骄傲。胡适给儿子胡思祖的信。
简介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担任过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胡适是提倡文学改良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个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深受英国哲学家赫胥黎与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这些影响也深入到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里。
做了父亲后,具有浓重中西文化背景的胡适自觉地承担了文化维护的历史使命,也尝试着以西方现代教育理念践行巾国式的家训。
传统家训十分注重教子做人,胡适对孩子做人教育也是十分看重甚至是放在第一位的。长子思祖出生后,胡适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我的儿子》: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这是我所期望于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在胡适看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比做孝子更为重要。
这在百行以孝为先的传统旧中国不啻为空谷足音。思祖离开父母在苏州学习时,如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胡适考虑的重要问题。
他十分赞赏杜威的须养成共同活动的观念和习惯,于是提出了合群意识,告诫思祖要学会合群,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同别人合得来。
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碍别人;要做到尽力帮助人,但不能帮助人做坏事。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你能这样想,便是好孩子。
无论你的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他给儿子的这段话巾,有志气,体现了如何堂堂正正做人,谦虚则体现了如何合群。
而无论如何做人还是怎样合群,其核心价值和宗旨都是为了引导孩子自立成人,成为有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独立判断的能力的自立的人。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清·李淦《燕翼篇》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