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如何增强底气意识-基层干部如何增强底气

基层干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落实和民众生活的改良。因此,基层干部需要不断加强本身建设,增强自信心和底气。

1、基层干部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他们需要熟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期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2、基层干部要积极主动地与大众沟通交换,了解大众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上级,并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增强自己在大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从而更有底气地展开工作。

再次,基层干部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要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始终保持苏醒的头脑,不畏艰巨险阻,始终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底气,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干部要想增强底气,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主动地与大众沟通交换,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行自己的职责,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知底数 守底线 蓄底气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差一尺,贪腐问题没有年龄之分,我们年轻干部党性历练、社会阅历相对不足,稍不注意,就容易被腐化。”近日,象山县一位新提任县管领导干部接受廉洁纪律教育后表示,警钟精准敲在了心上,自己更加明确了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廉洁是一面镜子,广大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要首先照一照律己以严了没有。正确处理好干净和担当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更是相辅相成的。越严以律己越有火热干劲,心底无私天地宽,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越有火热干劲越严以律己,持续强化政治定力与个人修为,对防范各种“围猎”腐蚀保持清醒头脑,以干净干事、清白做人的不变信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在讲述时代变迁的同时,也给我们立起了周秉义这一党员干部的好标杆、好样子。探究起来,周秉义之所以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留下美好的政声政绩政德,与他深知民声民愿、坚守党性原则、坚持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事实上,不管是在文学艺术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要想清正廉洁、担当干事,都离不开知底数、守底线、蓄底气。

俗话说,为人做官必须有“底”。这个“底”,主要指底数、底线、底气。三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党员干部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修为。党员干部只有不断了解基层、掌握实情,敢于斗争、保持操守,扩容本事、升级能力,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交出合格答卷。

基层干部应向下扎根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持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而是躲避群众、脱离群众;或者虽然“联系”群众了,却是间接而非直接地联系,根本起不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作用。联系群众,“直接”才能“密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大力强调直接而不是间接地联系群众,要真正地接地气。那么,党员干部如何能“接到地气”呢? 转变思想,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可以变成物质力量。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思想可以变成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力量,这就是思想的价值。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是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成果。 当前,一些干部存在严重的阶级意识,认为“泥腿子”不足以道政,自己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就行了,根本不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放在眼中。这种行为完全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员干部只有确立了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才能沉到基层,拜群众为师,才能接到真地气。因此,接地气,首先要摆正位置,解决态度问题。要有诚心,克服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优越心理,降低身段、俯下身子,真心实意当群众的学生;要有虚心,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多向群众请教,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有恒心,把向群众学习求教当作一项长期的必修课,做到持之以恒。 积极行动,真正俯下身子,沉到群众中去。诚然,广大基层和群众如同广袤的大地一样,富有无限气息和巨大能量。我们主动与其相接、与其相容,就能促进自身的茁壮成长。我们接好了“地气”,才会更有底气;我们接好了“地气”,才能更贴近人民群众。更重要、更关键的是,当我们接上“地气”,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时,了解他们的期盼之后,我们该怎么做? 一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基层群众是支撑我国各项事业的基础和力量,很多改革创新的经验都来自基层、源于基层。所以,党员干部要深入生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干部都是从基层一线成长上来的,都有很多很好的基层工作经验,面对面地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工作生活情况,倾听更多更广的声音,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掌握基层情况,才有利于我们解决基层期盼解决的问题。要带着决心去深入基层推进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最终的目的就要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全面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做的事情才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 二是要真抓实干,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作风是实打实的,行动体现力度,实干才能务求实效。各级要从现在做起、兑现承诺,说到做到、言出必果。只有这样真抓真改、取信于兵,才能使作风改进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记几本“民情日记”、写几篇调研文章上,而是要扑下身子,真正沉下去为群众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要提倡一线工作法,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一桩桩、一件件为群众、为基层的事情办好了、办实了,就会逐渐产生正能量,就会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合力,密切联系群众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党员干部要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功夫下在察民情上,从实处着眼、以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在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感受优良作风。空谈误事、空谈误国,实干兴业、实干兴邦。许多事情之所以办得不理想,不是因为说得不清而是因为抓得不实、干得不够。 完善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党员干部接地气要取得实效,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长效机制,防止“一阵风”。 接地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民生诉求、解决百姓困难,要避免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因此,接地气必须抓好“长、常”二字,即要长期抓、经常抓。要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党员干部定期下基层制度,进一步强化服务基层和群众意识,规范从政行为,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能力。要通过建章立制,使其长期管用,并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这样才能实现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二是加强考核监督,防止敷衍了事、不求实效。接地气就要采取有力措施,使实干为荣,使空谈为耻。要防止“只说不做”。当前,有关改进作风的要求已经相当明确,但再严谨的规划、再远大的目标,如果不落实也是墙上画饼。目标确定了,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才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要提拔、重用、奖励那些有干劲、有才能、办实事、有成效的人。要查处一些极端不负责任、空谈误事的严重官僚主义者,以明功过,以正视听。

基层干部应“向下扎根”

“向下扎根”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力量,向下的深度将决定成长的高度。广大基层干部当以“向下”的姿态扎根基层、了解基层,请谈谈你的理解。

表明态度:基层干部应汲取“向下扎根”的力量,在群众中把根扎牢扎实,充分吸收养分、茁壮成长,以务实作为赢得民心,以沾满泥土的脚步砥砺前行。

具体分析:

一、基层干部“向下扎根”要接地气,扎牢“为民”之根。眼睛向下,深入了解群众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不仅是体现专注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了解掌握群众思想的重要途径。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近,关系密切,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和广大群众站在一起。

因此,基层干部要保持眼睛向下的情怀,坚持眼睛向下的方法,在工作中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小事”,当好群众“暖心人”。

二、基层干部“向下扎根”要去娇气,扎深“奋斗”之根。“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基层干部当像成熟的麦穗一般,学会弯下腰、俯下身,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群众中蕴藏着无限智慧和力量,身体向下弯,体现的是尊重、依靠广大群众。

因此,基层干部要放下身段,投身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主动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做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永葆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优良作风,当好村情民yi的“联络员”、为民解忧的“服务员”,当好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在赶考路上奋力前行、扬帆远航。

三、基层干部“向下扎根”要增底气,扎紧“实干”之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美好的蓝图,如果不能落细落实。也只是“纸上谈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的使命要求我们要将根基扎到切实工作中,勤勉工作,脚踏实地奋力向前,迈开步子,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步都走好踩实。

因此,基层干部要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地抓、举一反三地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工作任务件件有着落、工作部署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