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评价模式有哪些类型-目标评价模式有哪些
目前,常见的目标评价模式包括:诊断性评价、构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其中,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习活动开始前,通过测试等方式来肯定学生的学习出发点和学习需求;构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指在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哪些
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行为,评价就是要衡量学生行为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
课程评价的作用是鉴定课程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课程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课程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通过课程评价,我们可以了解课程的优点和不足,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方案、课程实施等多个方面。在课程方案评价阶段,我们需要考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内容的科学性、教材的选择等;在课程实施评价阶段,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
课程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测试法、作品分析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选择。
课程评价的四个步骤:
1、界说目标。从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来确定评价的目标,以便了解这些目标实际上达到的程度。
2、确定评价的环境。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情境。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表现这种行为的机会,以便考查学生是否已经获得目标所隐含的行为。
3、搜集资料。注意应全面搜集关于课程、教材和教学的资料,以便全面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形。
4、判断价值。判断应紧紧扣住教育目标,考察所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判断价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