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完了什么时候政审然后什么时候公示-体检完了什么时候政审

对公务员等需要进行政审的职位,体检完其实不一定意味着就直接可以进行政审。具体的政审时间通常由招聘单位或招考部门决定,一般情况下会在体检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因此,建议考生关注相干招考公告或联系招考部门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体检过后多久政审
大部分情况下,体检与政审之间的时间间隔,会在1个月以内,用人单位会进行档案、思想情况等方面的审核,看是否符合报考的要求。当然,各个用人单位到底会什么时候政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比如有些就会在体检一结束的情况下安排政审,而有些则会间隔较长的周期。
体检与政审分别查什么:
1、体检检查的情况:不管是考公还是考编,均要进行提醒,其中体检所要检查的项目,包含了考生的身高健康、血压血脂、心电图、传染病、耳鼻喉科、内外科等等。一般体检首次不可合格的话,还有机会进行二次体检,依旧不合格会被取消录取资格。
2、政审检查的情况:政审一般是对考生的个人档案进行审核,如果是刚毕业的学生,那么用人单位还会找考试的同学、老师了解情况,了解考生平时的表现、思想情况等等。而社会人员的话,一般会通过用人单位,或者是居委会进行相关的了解。
政审指政治审查。政审工作一般应由基层党组织负责进行。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可以派党员前去调查,也可以发函请有关单位的党组织协助调查。有些政审工作,由于情况特殊,也可以由上级党组织负责进行。政审的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有不同的要求。
录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1、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有抵触行为的;
2、受过刑事处分的;
3、受行政处分未解除处分的;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4、有流氓、盗窃、贪污、赌博、诈骗等不法行为的;
5、组织纪律松懈,经常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
6、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两个月的;
7、有其它不宜到机关工作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兵役登记制度。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安排,进行兵役登记。经兵役登记并初步审查合格的,称应征公民。
第十四条 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应当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通知,按时到指定的体格检查站进行体格检查。应征公民符合服现役条件,并经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批准的,被征集服现役。
一般情况下征兵体检五天过后进行政审,十天结束。体检合格后会通知政审。体检政审阶段,送检对象根据当地兵役机关通知要求,参加体检政审和综合素质考评。政治审查主要强调考生本人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
一、当兵政审需要本人在场吗?
当兵政审不需要本人在场。政审一般在体检结束后马上进行,不过一般本人可以不参加。因为政审主要是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等人的单位(退休或无业的由居委会)出具证明,证明其现实表现等,各直系亲属去单位开自己的证明就行了。本人必须在场的情况就是家访,等于是由接兵干部进行面试。
二、入伍政审的审查内容是什么?
本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等,对于同本人没有或很少联系、影响不大的非直系亲属,可不列入政治审查的范围。直系亲属一般指父母、配偶、子女,自幼抚养其长大的养父母和由其抚养子女。长期同本人一起生活、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必要时也应了解他们的政治情况;学校出的政审材料主要是对你的日常表现,品德、学习、行为、纪律德才方面做出鉴定;街道办事处、当地派出所的政审鉴定是,主要看本人(验本人身份证)是否有犯罪前科和违法行为和不良现象等,最后是家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十四条国家实行兵役登记制度。兵役登记包括初次兵役登记和预备役登记。
第十五条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按照兵役机关的安排在当年进行初次兵役登记。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的安排,负责组织本单位和本行政区域的适龄男性公民进行初次兵役登记。
初次兵役登记可以采取网络登记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到兵役登记站(点)现场登记。进行兵役登记,应当如实填写个人信息。
第十六条经过初次兵役登记的未服现役的公民,符合预备役条件的,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预备役登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5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