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有哪些原则和方法-心理训练有哪些原则

心理训练的原则包括:尊重个体差异、坚持原则性、强调科学性、重视实践性和坚持可延续性。其中,尊重个体差异是指要根据每一个个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坚持原则性是指要坚持正确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强调科学性是指要坚持科学的训练原理和技术;重视实践性是指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坚持可延续性是指要长时间坚持训练,不断改进和完善训练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理技能训练的注意事项如下:

1、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技能: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技能进行训练。

2、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心理技能。

3、坚持训练:心理技能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

4、寻求专业指导:如果遇到困难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教练或导师的指导。

5、注意身体健康:身体的健康对心理技能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保证足够的睡眠、饮食和锻炼。

6、不断反思和调整:在训练中,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方法,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7、避免过度训练:过度训练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例如焦虑、压力等,应当注意适度休息和放松。

锻炼心理技能的技巧如下:

1、把控好自己的情绪心里紧张,就深呼吸,双手握紧放在胸前,这样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消除紧张感,可以让自己放松。

2、不断强大自己多读书,增长自己知识,增长底气。

3、做足充分准备,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准备。准备得越充分,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考虑得越周全,心中越有底气。你害怕什么,就应该去做什么。做得越多,经验越丰富,掌控感越强,自然就不会再害怕了。

4、锻炼心理素质可以多增加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充实一些,多增加身体的锻炼,如游泳、健身、瑜伽等,可以帮助提高心率素质,因为这些活动能有效的缓解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在受到挫折时,首先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态,也可以参加一些技能训练,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5、提高心理素质,要从本质做起!简单讲就是要胆大心细!无论什么事情都无所畏惧,做事沉着冷静!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来源于体育界,本身贯彻体育模式,所以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也被移植到心理训练中。包括:

1、主动性原则:训练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训练者自己主动,自己不动起来就没有任何效果,教练员不可能代他训练并取得效果。

这是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一个明显不同,后者宣称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咨询大师们的某种神奇疗法。当然,这是咨询师对公众宣传时采用的口吻。真到了咨询室里面,他们也会反复对你说——你得自己改变自己才行。

2、超负荷原则。训练中的心理负荷只有超越一个人平时承受的负荷才有价值。比如拓展训练中有个“高空断桥”项目。你不是恐惧吗?那就让你好好地恐惧一把。因为走高空断桥超过了绝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才有效果。可能只有高层建筑外层清洗工对恐惧的心理负荷才超过它。

3、循序渐进原则。心理训练要符合个体自身认识发展的规律,不过,心理训练在极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冲击训练,一下子把当事人的心理负荷顶到极限。但大部分心理训练都要保持循序渐进原则。

4、持续性原则。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都是用进废退,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才能保持高水准。在这点上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也有明显不同。后者宣称其“疗法”的效果可以永远保持下去。进这个门时你带着一堆问题,出这个门你就是一个“新人”了。心理训练不承诺会有这个效果,它只是提供训练方法,当事人必须长期训练才能提高并保持心理机能的水平。

5、针对性原则。每项训练要增强哪方面的机能必须有针对性。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的一大不同,就是结合生理学知识,搞清了各种训练的针对性,去掉许多危险或者低效的训练手段。健身房里的联合器械就是分别针对你一块块肌肉来设计的。

心理训练在这方面更更困难一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各项心理机能都是统一发挥作用的,怎么样把它们抽取出来,用某种训练单独加以强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准确的答案。但这是心理训练努力的方向。

6、个性化原则。每个人的生理情况都不一样,不存在完全统一的训练手段。教练员必须针对不同选手的情况制定个别训练手段。

如果说这一点在体育训练中还不太明显的话,由于心理状态的个性特点更明显,它在心理训练中必须要更严格地贯彻。心理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再编制出特定的训练程序。

7、全面性原则。必须对全部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进行训练,不得偏废。

当然,由于人们从事的体育项目或者日常工作不同,肯定会有某些生理机能或者心理机能会被突出训练。但在这个时候不能对其它机能有所偏废。

目前社会上已经存在着不少心理训练班。由于训练时间过短,只能针对某一心理机能进行训练。有的是“注意力训练”,有的是“自信心训练”,有的是针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不一而足。在心理训练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上,由于社会还不认可,条件简陋,从单项训练入手无可厚非。但不发展到全面训练,单项训练的成果就不容易保持,因为心理机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互相配合发挥作用的。比如不进行情绪训练,注意力训练的效果就不容易保持。不接受行为训练,外显行为笨手笨脚,长期低效率,自信心又从哪里来?

以上都是体育训练和心理训练共同的原则。下面是心理训练特有的原则:

1、特殊情境原则,一定的心理素质只能在一定的情境下体现出来。训练情境与真实情境越接近越好。

这是心理训练与体育训练明显不同的地方。在健身房里练出的力量,在比赛场合下基本能发挥出来。但在教室里训练出的“自信心”,在实践场合可能无影无踪。

人的心理活动与情境高度契合。在汶川大地震中,“范跑跑”抛下学生自己逃生。在这个特殊情境下,他显示出了“胆怯”的心理状态。但是那些指责他的人,是否就不胆怯呢?未必,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类似情境的试训,仅仅是在观念上反对这种行为。而那些支持他的人,如果到了同样情境下,也许会为掩护家人献出生命,因为在那一瞬间,他才知道自己最爱什么。

这一原则也是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不同之处。心理咨询不讲究情境的区别,一般就是呆在咨询室这个小屋子里进行。所有心理咨询方法——“话疗”、“沙盘”、“心理剧”、“认知疗法”——其实都围绕这个特殊情境为背景设计的,以“足不出户”为特点。但在这个特殊情境里形成的心理状态,回到大千世界里往往难以保持。所以当事人往往在咨询时会觉得有效果,时过境迁就恢复原状。

2、体验原则,即主要通过实际体验来进行训练。心理训练不是讲道理,而是让训练者去直接体验。这是心理训练和道德教育,以及和心理咨询的区别之一。今天的道德教育基本上还是以理性的言语教育为主。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也仍然是“话疗”:一对一进行谈话,只不过谈话方式和内容不断演进。

但心理训练的基本活动是体验,而不是言语。它的原理是,人的非理性心理活动独立于言语活动,光从言语上下功夫,最终事倍功半。只有实际体验才能直接刺激感知觉、形成表象、激发情绪和产生行为。

目前一些心理咨询师通过自己的摸索,已经走到了体验原则的边缘。他们在“小屋子”里设计了大量活动,让当事人获得体验,并且形成了“多体验、少说教”的原则。不过由于还挂着心理咨询的招牌,这些“体验疗法”在心理咨询界内部也经常受到指责,被视为异类。

第一、多锻炼、多参与,只有多锻炼多参与,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的熟能生巧,这样心理素质也会提高。

第二、对自己要求不要太完美,有时候对自己要求太高、压力过大,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第三、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即先定个小目标才能完成大目标,不要超出自己能力的范围。先定个小目标很轻易的完成,再一步一步的来定个大目标,逐步完成,这样自己的心理素质也会慢慢提高。

第四、多学习别人的经验,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网上,都可以学习别人的做法,吸取别人的优秀经验,比如参加演讲比赛,有些人就怕到忘词或者是怯场,这样我们可以提前到现场,熟悉环境,事先演练,减轻由于不适应陌生环境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第五、提前做好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把每个步骤都做到滚瓜烂熟,这样就不会产生心理阴影。

第六、提醒自己或者是给自己镇定的暗示,来鼓励自己,也可以提高心理素质。

第七、找个信得过的人依靠,实在是很怕的话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可靠的人陪你一起练习。

第八、强迫自己参与一些事情,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第九、参加一些技能训练,提高心理素质的速成班,这样通过专业的培训也可以提高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