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学不用考公务员的-什么大学不用考公务员

在中国,一些名牌大学的某些专业不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这些大学的一些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法律等,通常会直接录取一部份优秀学生,无需通过公务员考试。对在这些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他们通常可以通过自己的学术成绩和面试来申请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工作机会,而无需参加公务员考试。

“双一流”大学生为何很少考公务员,是因为瞧不上这个铁饭碗吗?

公务员是铁饭碗,公务员考试,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都是求职首选。

201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公务员考试,总共有137.9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应届大学生。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双一流大学生似乎很少参加公务员考试。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是因为他们不稀罕公务员这个行业,还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或者有别的进入公务员行业的途径?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选择机会更多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在于,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和普通的二本三本大学生相比较,面临的选择机会更多。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才迎来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总共290名本科毕业生中,287人都没有选择找工作,多数人都有升学和留学的意愿。也就是说,我们在公考的赛场上,看不到双一流大学生,其实是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走到别的赛道上去了。对于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而言,公务员考试不一定是必经门槛,成为一名国家干部,也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一部分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不愿意留在体制内

之所以我们很少在考场上看到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也是因为确确实实有一部分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在体制内生活。有些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把学术生命看得比政治生命更重要,毕业之后选择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希望将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在学术上有较大的成就。如果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就很难在学术上再进一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体制内的一名平凡普通的工薪阶层。对于双一流大学生来说,学术生命和政治生命,很多时候是难以两全的,只能作出一个选择,有些人因此选择了前者。

除了参加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双一流大学生进入体制内还有其他机会

我们之所以很少在国考和省考中看到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是因为他们通向仕途的途径,不仅仅只有公务员考试一条路。比如,眼下有很多省份,正在面向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985、211、双一流高校进行定向选调生招录考试。大部分普通大学生在备战国考的时候,一部分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可能正在轻松地备战定向选调招录考试。因此,你之所以没有在考场上遇见他们,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和你不在一个考试频道上而已。

对此,你怎么看?

公务员考试是进入公务员群体的主要通道。但是,大学毕业生能否成为一名公务员,跟自己入学时选择的专业有密切关系。如果选择以下这五个专业,经常性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竞争白热化,吃皇粮基本无望。

经济学与哲学

在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是热门专业。以2018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为例,一共才招考16000多个岗位,至少有6000个岗位,在大类上适合读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报名。如果具体到经济学与哲学这门专业,属于冷门中的冷门,2018年国考,几乎没有一个限专业岗位符合学习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的大学生报名。也就是说,如果你学习此专业,基本只能选择三不限岗位。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作为高校中一门备受欢迎的专业,具体有诸多分类,比如,影视表演、歌舞表演、服装表演(俗称模特)、戏曲表演,等等。一般情况下,表演艺术专业毕业,不会以考公务员作为第一选项。如果非要考公务员,报考机会非常渺茫,基本很少有对口的岗位可选,多数情况下,同样只能选择三不限岗位。

政治学

公务员是政治的艺术,特别遗憾的是,政治学这门专业,在公务员考试中,往往很少有对口的专业岗位,属于是典型的冷门专业。实际上,虽然公务员属于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员,但是在招考时,热门专业往往更多集中在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教育学、新闻学等大类上,公务员招考对政治学不太感冒。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设计的类型很多,比如,游戏设计、服装设计、首饰珠宝设计、家具设计、陶艺设计、雕刻设计,等等。从这个专业毕业,找工作其实并不难。但如果非要选择去竞争公务员,对口的岗位往往少得可怜。

小语种外语

小语种外语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岗位设置非常少。原因在于,选择小语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非常少。甚至,一部分国家机构有时需要招聘一些小语种公务员的时候,直接采取遴选的方式,简化程序录取。这是因为,如果采取公开招录,很多时候,都无法凑齐报考人数,费时费力还不出效果,纯属浪费国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