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编外编制人员-什么叫编外编制
编外编制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自行设置的,不属于正式在编人员的编制。这些编制通常是由于机构或部门需要临时增加人力而设立的,例如合同工、临时工等。编外编制人员通常不享有正式的福利待遇和提升机会,但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从事相干工作。编外编制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机构的需求,并提高工作效力。
编内和编外的区别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双轨制”,使得“编内”、“编外”人员在工资、养老金等方面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两者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编内和编外有的区别
1、编制内、在编是指通过正式考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且在组织部、人事局内有注册的工作人员。
2、编外、非在编人员是指非组织部、人事局组织考试招聘,而是由于用人单位招聘的工作人员。编外、非在编人员通常又可分为工勤人员、合同制工作人员、临时工。
编外人员生存状态
一方面有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面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外"的身份,又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尴尬。
北京某部委下属事业单位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编内编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这点在退休后的待遇就会更明显。而在实际上,很多单位因为工作需要,特别是混合使用不同编制人员的单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样,以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但这只是单位自己的搞法,单位的政策稍微一变,可以轻易地就改变这种状况。而且,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当然,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局管的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及他们的待遇(包括退休员工)。"
这样的情况在事业单位中比比皆是。据江苏某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小李的抱怨:"我们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和编内工作人员的待遇有很大差别,为什么我们的待遇始终定的很死,基本上都在1000左右,如果除去养老金什么的就只剩700-800了,对现在的开销生活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节余。难道就没有一种可以规范编外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的制度可以让我们这些一线工作人员有一点保障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承受着体制内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复杂目光。有时候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不少事业单位聘用员工向记者抱怨:"我们单位就是事业编制的人员不用上班,工资还高。领导还说我也没有办法,工资是财政局发的,他不来我也没办法扣押。都是银行代发工资。挣钱的不费劲,劳动的不挣钱。那好烟好酒也是买者不喝,喝者不买。"
编外人员的社会地位
长期以来,在庞大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群体:编外人员。他们遍布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媒体、学校等单位,以科教文卫领域的事业单位中人数为最多。
在就业日益困难的现实中,编外人员挤进了那些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单位,收入稳定,令人羡慕;但在单位内部,与那些生存在体制内、享受体制带来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们又相对较难获得权力资源,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
在一些单位内部,这种类似"双轨"的用工导致了同工却不同酬的状况--有的单位甚至用一份编制内员工的钱去养活三到四个编外人员。
在一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单位管理者眼中,编外人员是"外人",没有"编内人"忠诚、可靠。一些政府机关,在加强保密 教育 时,公开规定"保密要害部门的涉密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这一群体,因人事制度的变通性改革而诞生,而他们的命运,也将与改革的深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编外人员产生的原因
正是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编内、编外在职业发展空间、养老 保险 、薪资待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催生了求职者的编制情结。
专家指出,编制制度包含跟户籍制度一样的不合理因素,背后是这种制度所蕴含的利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两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不交养老金,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退休去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编内"和"编外"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也是不公平的。
由此可见,编制实质上就是铁饭碗,是退休之后的一种保障。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关 措施 ,正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养老金,逐步使之与企业并轨。若能够斩断编制背后的利益关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们的编制情结也自然会淡化。
编外聘用制是指一种非正式的、非编制内的聘用方式,通常用于招聘某些特定岗位或项目的人员。
一、编外聘用制的特点
编外聘用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非编制性质。这意味着被聘用的员工不享有编制内员工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如职称评定、晋升等。同时,编外聘用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增减聘用人员,而无需受到编制名额的限制。
二、编外聘用制的适用范围
编外聘用制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一是临时性、项目性的工作岗位,如某些重大活动或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二是季节性较强的工作岗位,如农业、林业等领域的季节性用工;三是某些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编制名额有限的岗位,如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科研助理、实验员等。
三、编外聘用制的优势与不足
编外聘用制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高、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人员配置。然而,这种聘用形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聘用人员的稳定性较差、职业发展受限等,可能导致员工流动性较高,影响单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编外聘用制的法律规范
虽然编外聘用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其合法性和规范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编外聘用制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为编外聘用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对编外聘用制的管理和监督进行了明确。
综上所述:
编外聘用制是一种非正式的、非编制内的聘用方式,具有灵活性高、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适用于临时性、项目性或季节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然而,其稳定性和职业发展受限等不足也需要引起关注。在实施编外聘用制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障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9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