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属于什么观点的著作-董仲舒属于什么观点

董仲舒属于儒家思想。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什么

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儒家学派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儒家学派的观点,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文。。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静止的不变论观点,与发展和运动的观点相反,故是形而上学。

天不变道亦不变成语出处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中国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董仲舒认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由天决定的,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

一个新朝代的君王,受天命统治人民,必须改制,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就起居饮食等制度的具体形式作一些改变,但治理封建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大道,是不能改变的。在董仲舒看来,“王道之三纲”取诸阴阳(天)之道。

阳为主,阴为从,“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臣、子、妻受君、父、夫的统治之道也是不能变的。董仲舒以“天不变道亦不变”来论证封建制度和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后来成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

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董仲舒的新儒学被视为唯心主义的思想,主要是因为他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并把“天”解释为世界的本源,而不是物质。他认为“天”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始源和最终归宿。

具体来说,董仲舒认为,“天”具有理性和目的,可以作用于人间社会,从而决定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发展。这种观点否认了物质世界的绝对性和客观规律性,认为一切都是“天意”的安排和意志的体现,因此被视为唯心主义的思想。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唯心主义的评价并不一定符合董仲舒的本意。他的思想体系包含了丰富的天人观、历史观和政治哲学,旨在为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提供一种综合的、系统的理论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思想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思考。

董子指董仲舒,董子之言就是董仲舒的观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董仲舒天人理论思想

君权神授说是一种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政治理论,但是汉代的董仲舒君权神授说与最初的君权神授说稍微有些不同。董仲舒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提出的君权神授,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天人理论。

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继而提出了“天人相与”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认为天和人间是相通的,天主宰了一切。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创造了人,人就应该按照天的意愿来行动。从这个理论出发,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说法。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就是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他是奉了天命来统治世人的。因此人民要绝对地服从君主,只要是君主喜欢的事,人民就应该无条件的去做。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重点就是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理论让当时的统治者非常满意,董仲舒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