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改变属于什么迁移类型-概念改变属于什么迁移

概念改变属于概念迁移的一种,它是通过学习一种新概念来改变或扩大对已知概念的理解。这类迁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同化温柔应。

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整合在一起,从而改变其原本的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理论时,可能会将它与他们已掌握的其他科学理论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构成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顺应则是指学习者需要调剂他们的原有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知识。例如,如果学生学习了一个新的语言,他们可能需要重新组织自己的思惟方式来理解和使用这个语言。这类迁移通常需要更高的认知灵活性和自我调理能力。

概念的转变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中的一章讲述了学习中的认知改变的研究,称为概念转变,其中既包括了发展研究,也包括了教育心理,元认知等诸多因素。

每个人的求学经历都会面临概念转变,有的时候突破成功,一路进步,有的时候突破失败,举步维艰。结合自己个人求学经历,举一个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加以分析:

1.个人成功的案例

初中从成绩中等偏下转为名次靠前,延续好成绩考入高中。分析原因在于受到老师的一句启发:“把书本上例题做对”,于是开始使用这个方法攻破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而获得概念转变中的一些元认知,把方法和形式沿用到其他学科,或进行变化迁移,最终另各科的概念学习更加顺畅,成绩提高;

分析原因,第一:基于连贯的观点,通过把课本中的概念及迷思深化,最终形成转变;第二,是选择对了促进转变的路径,从先前知识的训练掌握,形成求知欲,不断构建更多零散知识,直至让转变发生;

3.个人失败的案例

高考后选择复读,第二年成绩持续下滑,分析原因在: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家长过度控制,因为自身的恐惧,不断诋毁自己,被自己的迷思认知所困扰,形成错误的概念认知,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抑制了学科的概念转化的结果产生。第二,自己行动能力方面,没有进行必要的障碍干扰,与生活状态的打破,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概念转变的学习正向循环。

4.处理策略

对于成长,无法回到过去,但面对知识与概念对应的学习以及目标追求,再次进行思考,拟定的策略如下:

1)对抗迷思

首先需要保持向前走,斩断固守的思想,面向崭新,不沉迷先前知识、把先前经验适当屏蔽,以开放心态,带有好奇心接触新概念、新观点,从而避免过渡依赖经验,以及陷入原有认知的局限;另一方面迷思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容易坚持错误决策,需要像面对沉没成本一样,重新思考;

2)促进转化

(1)不满足当下:对个人持有的知识概念,保持怀疑,带有精进的动机欲求;

(2)投入时间:寻找最近发展区,探索可理解性的概念;

(3)选择经典:新概念还必须看似合理

(4)强化表现:新概念对后续工作富有成效,提供一个发展中的范式。

3)障碍干扰

以行动作为一些障碍的干预,避免行动及情绪,影响概念转化过程中的零散与连贯的积累。

5.概念总结

概念转变是学习中的重要获得的状态,属于在场景中产生建立新观念,即改变,表现在建立新体系、获得新框架,研究概念转变就是关注变化如何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领域概念的重构、零散知识的迁移与汇集、突破。

我们的行动,意在为概念转化提供必要的条件,我们的刻意学习,更加贴近概念转化的临界。

按照所需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关键词“内在”,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本身,而只是在原基础上增加例证时,即同化性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发生了例证、数量上的改变;若改变了原有认知结构,对原经验进行拓展、修饰,产生性质上的改变,即顺应性迁移,如“学习了0和正整数之后,重新认识了数的概念”,“重新”认识,所以体现为改变了原有认知结构;而原有经验成分不改变时,却改变了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即使得原经验成分进行调整和重组,即为重组性迁移,如“数学家高斯解答‘1+2+3...+99+100=’,以101×(100÷2)=5050解答了题目”,仍然为100个数字相加,而改变了顺序和组合关系,即1+100+2+99+3+98....=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