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本位论的内容-社会本位论的有哪些
社会本位论是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应以社会的需要和目标为导向。这类观点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育内容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肯定。
以下是一些与社会本位论相干的概念:
1、 社会需要:这是社会本位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资和精神条件。
2、 社会价值观: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构成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行动方式。
3、 社会分工:社会本位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在社会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且这些角色是由社会所规定的。
4、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育内容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肯定。
5. 社会主义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种情势,它是依照社会的发展需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6、 个体价值:社会本位论其实不否认个体的价值,但它强调的是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7、 社会变迁:社会本位论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会产生变化。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荀子、巴格莱、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白尔格门等。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社会制约: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参与社会生活。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靠社会提供营养,人的一切都从社会得来。
社会本位论的基本定义的扩展: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儿童本位论相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
19 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卜、法国涂尔干等。他们认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社会制约。
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不具有任何决定教育目的的价值。教育目的在于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公民,为社会作贡献。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的价值观念或集体意识强加于个人,把儿童从不具有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具有社会所需要的个人品质的社会的新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1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