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的几个学制-中国近代有哪些学制

中国近代的学制可以追溯到清代末年,最早的是“废科举,兴新学”的学制改革。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教育,从晚清开始实行学堂教育制度,逐渐确立了学校与科举制度分离的原则,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进行了屡次学制改革,并在改革开放以落后一步发展和完善,构成了现代学制体系。

学制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学制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有: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的阶段。

壬寅学制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因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亦称“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

癸卯学制

1903年 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吸收了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重新制订学堂章程,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即癸卯学制。因制定颁布于农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12年9月颁布《壬子学制》后来逐步修复和补充新学制,至1913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学制,即《壬子癸丑学制》。

壬戌学制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为区分壬子癸丑学制,被称为“新学制”或“壬戌学制”,故“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指的是同一个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公布壬寅学制;1904—1912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公布“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文革”。到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在新的形势下恢复了“六三三”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