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认识公平意识的重要性-你如何认识公平意识
我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了解公平意识。
1.我认识到公平不但是政治制度的基石,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它能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
2.我认为每一个人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依照公正的标准行事,而不应有任何轻视或偏见。我还意想到公平意识是一种社会责任,每一个人都应当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公平正义,而不是寻求个人利益。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公平?
公平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就像真实是思想体系的第一美德一样。一种理论如果是不真实的,那么无论它多么高雅,多么简单扼要,也必然会遭到人们的拒绝或修正;同样,法律和体制如果是不公平的,那么无论它们多么有效,多么有条不紊,也必然会为人们所改革或废除。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福利都不能凌驾其上的。因此,公平否认某个人失去自由会由于别人享有更大的利益而变得理所当然起来。它不承认强加给少数人的牺牲可以由于许多人享有的更大利益而变得无足轻重。因此,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平等公民的自由权被认为是确然不移的;得到公平保障的权利不受政治交易的支配,也不受制于社会利益的权衡。使我们默认某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原因,是我们没有一种更好的理由。同样,某种不公平行为之所以能够容忍,也仅仅是因为盟要避免更大的不公平。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美德,真实和公平都是不可调和的。
这些主张似乎表明了我们对公平第一的直觉信仰。毫无疑问,这些主张是太有力了。无论如何,我希望研究一下这些论点或与其类似的其他论点是否正确,如果它们是正确的,那么又怎样才能对它们加以说明。所以,必须提出一种可以用来解释和评价这些主张的公平理论。
首先,我要考察一下公平原则的作队为了确定概念,让我们假定,一个社会就是人们的一个或多或少自给自足的团体,人们在其相互关系中,承认某些行为准则是有约束力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这些准则来行动的。进一步假定这些准则明确规定了一种旨在促进参加合作的人的利益的合作制度。这样,尽管社会是一个促进相互利益的合作事业,但它不仅具有共同利益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矛盾冲突的特征。
由于社会合作有可能使所有的人比任何孤军奋斗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有了共同的利益。由于人们对他们的合作所产生的更大利益如何分配问题不是漠不关心的,一这就产生了利益冲突,因为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每个人都想得到较大的一份。而不是较小的一份。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的原则,用来选择决定这种利益分配的各种社会安排,保证达成某种关于恰当分配份额的协议。
这些原则也就是社会公平的原则:它们规定了在社会基本体制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法,同时规定了对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恰当分配。
现在,让我们假定,一个社会之所以井然有序,不仅是因为它的宗旨是促进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也因为它受到普遍公平观的有效
在市场经济社会,不少的人容易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对立起来,认为如果追求社会公平就会损害效率,这种看法比较片面,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硬币的两面而不是针的两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必然的,是不由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因此社会效率的提高就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倒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公平规律需要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进步才得以发展并提高的。从这一点来说,在市场的机制条件下,政府并不需要在生产效率的提高方面做很多的事,倒是要不断地平衡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使到社会效率提高以后的好处可以进行合理的社会分配。
人们常常说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并常常以此为理由忽视不公平的存在。但是人们往往忘了,社会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是因为社会也根本不存在绝对的效率。
效率相对高的社会必然是公平也做的相对好的社会,因为在效率高的社会,一般浪费和错误都比较少,因此社会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用和分配。人们常常说计划经济社会比市场经济社会更加的公平,这话不够全面。在计划经济年代,效率很低,物质奇缺,人们缺吃少穿,住房不足,公平又从何说起。应当承认,计划经济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财富差异的绝对数是比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财富差异的绝对数要小很多,但这是以牺牲了社会的总体效率为代价的。考察社会的公平和效率,不仅要考察个人之间的相对公平,还要考察社会的总体效率和总体的公平。
如何在社会效率不断进步的时候,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是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行为。如何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需要人们进行不断的探讨,在上世纪的60和70年代,由于工厂生产流水线的引入和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西方工业国家出现了劳动职位的减少,许多工人走到街上游行,他们把失去工作归责于流水线和自动化的引进,有的人甚至要破坏这些先进的设备,认为是这些设备使到他们失去工作。这是典型的效率提高了但社会效率提高的效益没有很好地分配的例子。我们知道,社会不可能为了保护少数人的职位而牺牲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这时如何维护社会的公平保障包括这些失去岗位的人的利益就显得重要了。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向去证明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促进的:社会效率的提高总是和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长度成反比的。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正确的效率本身就是向着更加公平的方向提高的。另外,社会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各个工种之间的体力付出越来越接近,工作强度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这本身就又是公平的进步。而且随着社会的越来越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效率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小,这也为公平的进步提供了基础。从今天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就知道这是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的提高才使得人们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在主要是服务人们享受目的方面的第三产业上。第三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趋向公平的表现。
事物发展的规律既然已经证明,提高效率就是使得社会更加的公平,那反过来也一样,破坏公平也就是破坏效率。我们也可以用例子来证明,如果一个社会很多人的劳动和付出都是白费的,或者是被否认的,而且常常被要求推倒重来的,这是不是一种对这些所付出劳动甚至生命的人的不公平而且是完全没有社会效率的表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认识这一点在总结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人可能会反驳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会说,如果修马路,马路修好了,后来发现线路错了,要另外再划线重修一条,原来的那条马路要恢复原状,尽管效率是低了,但我还是按时按量把工钱付给了民工,甚至因为效率低了,我还给他们创造出了双倍的工作机会和收入,因此这和公平扯不上关系,但不要忘了,你用了双倍的钱去修路,是不是对其它的纳税人不公平呢?答案又是很明显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个人和单个企业认识这一点,对维护整体经济的健康运行也对我们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反驳了那种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是创造了职位就是好事的理论。(从这一点来说,社会的纯洁和人的素质又显得非常的重要)
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应当尽可能一致,那种超出社会效率的基础去讲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所谓“公平”只是一种损害效率的隐藏的手段而已。例如故意地过份地去给予社会某部分人过多的利益就是这种表现。
对企业进行改革时,可以明白,如果某个企业的独特的改革给它自己本身的生存好象提供了条件但却又在同时从总量上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公平,那很明显,这个企业的改革肯定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学它的改革榜样,社会就肯定会出现问题。是社会的整体重要呢还是某个企业的非普遍性经验重要呢?精明的管理者肯定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企业的改革如此,社会的改革也是如此。有的人认为社会效率的提高总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公平为代价的,这也是这些人认为福利社会不应该也无法维持的理由。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社会效率的真正提高是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人们劳动强度的降低和劳动时间的缩短,还有就是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身就是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所赋予的。因此将全部教育和医疗赖至其它的社会福利设施产业化的考虑其实是某种思维的错位,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在目前客观的社会财富有差异的情况下,适当地建立一些条件优越的高收费的私人学校和医院以满足比较富裕的那部分人的需要也是合理的,但这就象一架飞机上有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一样,所有的收入都是为了平衡航线的支出,而不是仅仅为了故意扩大其中的差异。
这些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都受到很大的压力,面临难以维持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和福利制度本身没有关系,社会整体的效率没有跟上人们的寿命的延长、人们对医疗、教育和退休以及其它福利要求的提高是主要的。但是人们寿命的延长,人们对医疗、教育和退休等要求的提高本身就是社会福利水平的不断进步的象征。另外的原因还包括第三世界各国经济的进步(这降低了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和财富收入) 和某些人对福利制度的滥用。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有人可以滥用福利制度,本身就说明社会效率还不够高。
社会和企业改革的重点更多地应该放在技术进步的效率的提高方面。因为技术进步在市场机制下是所有企业家的朝思暮想的东西,因此管理机构就更应该将资源放在公平地安排效率提高以后的好处的分配方面,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也包括减少浪费和贪污方面。
当然,公平和效率的同步提高归根结底依赖人的素质的提高,在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更显重要,例如,当生产从过去简单的作坊进步到流水线上面时,流水线上的个人对整体效率的影响就远比在作坊里的个人的影响要大好多倍。一个人如果突然从流水线上离开或者在流水线上罢工就可以影响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生产,对于高度发达的社会也一样,从这一点来说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距离不可以太大,否则就印证了上面所说的话,没有公平的社会就是一个没有效率的社会,考察一个社会有多公平就知道这个社会有多高的效率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