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值总量是什么意思-赋值总量是什么

在计算机科学中,赋值总量是指程序或数据结构中的所有变量和常量的总大小。它包括变量的存储空间、数据类型所占的空间和可能的额外空间(如用于指针或其他数据结构)。对静态分析工具来讲,赋值总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由于它可以帮助评估程序的内存使用情况,并找出可能致使内存泄漏或溢出的问题。在一些编译器优化工具中,也会斟酌赋值总量来决定是不是对某些代码进行优化。
数量关系备考干货—工程问题的深度解析
工程问题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时间型工程问题,一类是效率制约型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也可以用W=PT来表示,所有的工程问题都会应用到这个公式,所以大家要牢记这个公式。另外工程问题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赋值法,并且配合方程法解题。如何在工程问题中应用赋值法,两个类型的工程问题赋值的量不同,我们先通过一道时间型工程问题进行讲解。
例1赵、钱、孙3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赵、钱合作8天完成工程的40%,钱、孙合作2天完成工程的20%,然后3人合作3天完成剩余工程,3人工作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
A.孙、赵、钱 B.钱、赵、孙
C.赵、孙、钱 D.孙、钱、赵
答案A
解析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赋值工作总量为100,设赵、钱、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x、y、z。根据题意可列出等式8(x+y)=10040%、2(y+z)=10020%、3(x+y+z)=10040%,解得所以孙>赵>钱。因此,选择A选项。
由上述题目可知,当题干中出现某几个主体做某项工程需要n天时,我们就把这类题型定义为时间型工程问题,此时使用赋值法时,要赋值工作总量,赋值的量通常选用10、100或者几个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此题由于出现了赵钱孙三人完成的工作总量是百分数,所以为了将百分号去掉,故赋值总量为100。
接下来讲解效率制约型工程问题,我们依然需要使用W=PT这个公式,但是不同的是,要赋值的量是工作效率,赋它为一个具体的数值。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来感受下。
例2甲、乙、丙三人工作的效率比为7∶9∶8,现将A、B两项工作量相同的工程交给这三个人,甲负责A工程,乙负责B工程,丙作为机动参与A工程若干天后转而参与B工程,两项工程同时开工,耗时8天同时结束,问丙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多少天
A.3 B.4
C.5 D.6
答案C
解析根据甲、乙、丙三人工作的效率比为7∶9∶8,直接赋值甲、乙、丙的效率分别为7、9、8。设丙在A工程中参与施工x天,则丙在B工程中施工(8-x)天。可列方程:78+8x=98+8(8-x),解得x=5,即丙在A工程中施工了5天。因此,选择C选项。
由上题可知,题干给出甲乙丙三个主体的效率比,那么我们将这种题型称为效率制约型,对于这种题目,直接采取赋值他们的效率为这个比值或者是这个比值的倍数的方法,举例说明:比如甲乙丙三人效率比为7:9:8,如果题干表示甲的效率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如果再赋值甲的效率为7的话,变为一半后效率就要变为3.5,出现小数,不利于计算,所以不如在最初赋值时就赋值三者的效率分别为14、18、16,便于计算。赋值后再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
以上两种题型就是工程问题最常出现的两种题型,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题目中简单的题型,也是大家应该抓住并重点学习的。所以大家要牢记这个公式,工程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并且在遇到题目时能辨别出属于哪类题型,以此选择要赋值的量,这样就会立刻找到解题方法进行解答。工程问题并不复杂,只要做的多了,解题技巧运用熟练了,那么做这类题型就会又快又准了。
公考行测~数量关系之工程问题
白山华图为您解答问题呢~过年期间一则新闻改变了大家的备考计划,吉林省上半年考试极大的可能会参加联考。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在备考的过程还是要向联考的考情有所侧重。
联考的数学运算题量较大,春季联考除了2013年数学运算为10道题目以外,其他年份均为15道,所以大家要加大对于数学运算的备考,本文给大家讲解的是数学运算当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解题技巧或称之为解题方法—“赋值法”。赋值法是数学运算中非常常用的一种解题技巧,在基本公式形如“的”经济利润问题、工程问题、溶液问题、行程问题等比例型问题的考察非常频繁,而对于这些比例型的问题经常会用到赋值的技巧,而这些比例问题也是数学运算的重点题型。因此,考生一定重视并掌握赋值法的应用,这样才能在考场中熟练使用,节省计算时间。
赋值法的本质是让题目中的未知量变成已知量方便我们求解,一般应用在题目当中未知量较多的比例问题当中,并且当题目出现比例、倍数、分数、百分数等特征的时候应用。
赋值法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对某些未知量赋予确定的值,再推出其他相关量及最终结果的方法,所赋的实际值不影响最终的结果。当题目某些量没有给出具体数值,而只给出比例关系,且具体数值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时,我们一般考虑使用赋值法。赋值法以便于运算、取整运算为原则,若题干中有分数,则赋值要选取分母的倍数;若题干中有比例特征,则根据比例倍数进行赋值;一般所赋的值一般赋所给比例数据相关的值。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赋值法在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溶液问题等比例题型中的应用。
一、行程问题
例1相遇追及问题甲地到乙地,步行速度比骑车速度慢75%,骑车速度比公交慢50%,如果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回甲地一共用了1个半小时,则该人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已知量较多,所给均为比例数据,采用赋值法进行解题。设骑车的速度为100,则步行的速度为25,公交车的速度为200,则步行速度∶骑车速度∶公交速度=1∶4∶8,所以时间比为8∶2∶1,那么一次步行一次公交共用时间为1.5小时,即90分钟,则9份代表了90分钟,可知1份是10分钟,则骑车需要2份的时间,则为20分钟,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题型识别:
1,几个人完成几项工程
2,蓄水池注水
看到有 几个人多长时间做多少工作这样的字眼时一般就是工程题
基本公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解题思路:
1,已知若干个工作时间,赋值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分别求出工作效率,再按照题目要求求解(可方程法可待入法)
例题:
答案分析:已知若干个时间,因此赋值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为90,那么可求出甲的效率为3,甲乙共同效率为5,那么乙效率为2,乙丙共同效率为6,那么丙效率为4,三个人的效率和为9,共同工作完成的时间为90/9=10,因此答案为A
例题:
例题解析:已知时间,赋值总量,进水时间为120分钟,出水时间为90分钟,因此赋值总量为360,则进水效率为3,出水效率为4。池中有水360*1/3=120,同时打开进水和出水口,放干水用时为120/(4-3)=120分钟,因此答案为D。
2,已知效率比,按照比例赋值工作效率,求工作总量,再按照题目要求求解
例题:
答案解析:已知工作效率比,因此按照比例赋值效率,甲6乙5丙4,工作总量为(6+5+4)*16/2=120,甲16的工作量为6*16=96,A项工程剩余120-96=24由丙完成,丙用时24/4=6天,因此正确答案为A
注意这种三个人完成两项工程,其中一个人来回在两个工程中工作的情况,那么(三个人的效率和)乘以(总时间)就等于(两个工程总量的和)
特殊题型:
答案解析: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因此是谁擅长做哪个就做哪个,谁先做完再去帮忙。甲做A项目13天,乙做A项目11天,可看出乙做A项目快,因此乙做A项目,甲做B项目。再根据已知时间赋值总量,A项目总量为143,B项目总量为63,甲做A项目的效率为11,乙做A项目的效率为13,甲做B项目的效率为9,乙做B项目的效率为7
甲做B项目用时7天,乙做A项目用时11天,所以甲做完B项目再来帮乙做A项目,乙做7天后A项目剩余143-13*7=52,甲乙合作A项目用时52/(11+13)=2……4,最后一天工作量剩下4,甲乙合作时间为4/(11+13)=1/6天,因此最后一天做了1/6,正确答案为D
如果不能明显的赋值总量或者赋值效率的,可以先找比例关系求出时间或效率,再按照前面方法赋值
例题:
例题解析:甲修10天完成总量的四分之一,那么修完全部要40天。甲乙又一起做了4天后,完成了总量的二分之一,那么甲乙4天做了总量的1/4(1/2-1/4),那么甲乙合作完成全部要16天,这样就已知了时间(甲单独完成要40天,甲乙合作完成要16天),再根据之前做法,赋值总量为80,则甲效率为2,乙效率为3。甲单独做10天完成了20,剩余60,甲乙合作再做60/(2+3)=12天,共用了10+12=22天,比甲单独做少了40-22=18天。因此正确答案为C。
如果没有明显的时间和效率,但是有明显的等量关系,就考虑列方程来计算
例题:
例题解析:求规定日期的天数,那么设天数为t,工程总量是固定的,可以设为1。从已知中可以得出甲效率为1/t,乙效率为1/t+3,则有方程2*(1/t+1/t+3)+(t-2)*(1/t+3)=1,解得t=6。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题:
例题解析:设原定工期为t,甲效率为3a,乙效率为4b,则有方程(3a*(1+1/3)+4b*(1+1/2))*5/7t=(3a+4b)*t 和方程(3a+(1-1/4)*4b)(t+2)=(3a+4b)*t,解得t=18。因此正确答案为D。
总结:按照已知的数据恰当的赋值,给了时间就赋值总量,求效率;给了效率比就赋值效率,求总量;如果不能按照以上方法赋值,那就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也可适当采用代入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7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