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取向有哪些方面-教育价值取向有哪些

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者对教育目的和内容的设定,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一般来讲,教育价值取向可以分为知识取向、技能取向和价值观取向。其中,知识取向强调知识的传授,技能取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价值观取向则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即先培养人,人从属于社会时为社会服务。

人本论教育目的应该考虑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要培养自然人。个人本位论者反对用社会来制约人的发展,如果对个体的发展是好的,则该中教育目的是好的,而对社会发展的教育目的不一定是好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得到自然而然的发展。社会本位论强调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的发展要符合社会的需要,他提出要培养哲人王,只有哲人王才能来统治这个社会。个人的发展永远依赖于社会,社会的目的才是真正的目的,个人就是为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这过分强调社会作用,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原因:没有认识到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人们处于一个混沌无序的状态下,大多数思想中推崇社会本位论,以个人来推翻社会;当社会很富足时,大多数思想家推崇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价值性,以社会对人进行改造,制约作用。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理解如下:

(1)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基本类型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基本类型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2)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自1999年开始,2001年正式启动的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实质是要面向人的发展,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正确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要求

要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对立统一,辩证地向前发展的。

就当前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而言,教育目的应倾向于注重人的发展,使教育更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的目的,而是要兼顾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只有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二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