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的是什么编制-参公叫什么编制

“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之外的工作人员。他们虽非正式公务员,但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参公”的编制通常属于事业编制。具体而言,参公单位可以是市直部门、县直部门和部份企事业单位等。这些单位在编人员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相干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考核。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参公单位的编制属于事业编制,但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待遇、提升等方面可能与正式公务员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参公单位时,建议了解其具体的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等信息。
为什么要设置参公单位
参公使用两种编制,一种是行政编,一种是事业编,具体是哪种编制形式要看单位性质。
一、首先来解释什么叫参公
所谓参公,全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指除行政机关和普通公益类事业之外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责,或者因管理需要必须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群众团体机关。
机构编制部门设置参公机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职责需要,相关事业单位从事行政执法职责却不是行政机关,而因为机构编制定额限制又无法给予行政编制,便折中以参公管理方式使其行政执法职能合法化;二是因为管理需要,部分群团组织不是公务员但因工作实际又必须纳入公务员范围管理,于是也纳入参照管理范围。
按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列入参公管理范围,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报批,经省级以上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二、参公使用什么编制有哪些单位
依据现行管理办法,纳入参照管理的主要有两类单位,其人员使用编制与单位性质息息相关。
一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简称参公事业单位。从字面意思理解,这类单位在职人员肯定使用事业编制,只不过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
这类单位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的二层,比如财政局下属的采购办、财政项目评审中心、国库支付管理中心,住建局下属的建设工程综合监督站,审计局下属的经审办,人社局下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自然资源局下属的执法监察支队,生态环境局下属的行政执法支队等;政府直属的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供销社、公积金管理中心;垂直管理单位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气象局、地震局、银保监局,群团组织中的社科联、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法学会等,基本都是参公性质的事业单位。
二是使用行政编制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共青团、工会、妇联。
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工商联。工商联虽然是群团组织之一,但作为参加各级政协会议的8个人民团体,却是群团组织中唯一一个被《公务员范围规定》认定机关在编人员(工勤人员除外)为公务员的机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8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