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所有理论-班杜拉有哪些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的主要理论包括视察学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视察学习理论是指人们可以通过视察和模仿他人的行动来学习新的技能或行动。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个体对本身能力的信心和期望可以影响其行动表现。社会认知理论则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进程和他人对自己行动的认知进程的理解和评价。

班杜拉从“波波玩偶”中提炼出两个什么理论?

班杜拉从“波波玩偶”中提炼出两个重要的理论,分别是观察学习和强化。

1、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班杜拉认为,因为人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个体可以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这样就使得他减少了不必要的尝试错误。班杜拉在研究观察学习时,发现三种不同维度的分类,具体如下:

(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即直接模仿榜样的外显行为,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

(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如:坐公车时,幼儿看到有人给老人让座,于是习得了应“尊敬老人”的原理,于是下车后,主动扶老人过马路。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2、强化

班杜拉认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习的每一件事

(1)直接强化

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惩罚与奖励就是常见的两种形式。

(2)替代性强化

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如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3)自我强化

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付的强化——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它参造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