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想象竞合犯-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想象
以下是关于“想象”的相干知识:
1、 想象是一种心理进程,它触及到人们对未来、过去或现实的假定性思考。
2、 通过想象,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想法和概念,比如科幻小说中的虚构世界。
3、 想象也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设计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时,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想象和创新思惟。
4、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想象力对人类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5. 通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想象”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包括但不限于:创造新的想法和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等。
下列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有( ) A.连续犯 B.继续犯 C.牵连犯 D.结果加重犯
BD[提示] 本题考查的是一罪的分类
一罪分为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实质的一罪,是指外观上具有数罪的形式,实质上符合一个犯罪构成、构成一罪的情形;法定的一罪是指行为原本可以成立数罪,但基于某种原因刑法将其规定为一罪的情形;处断的一罪是指原本符合数个犯罪构成、成立数罪,实践中习惯上作为一罪处理的情形。实质的一罪包括想象竞合犯、继续犯、结果加重犯;法定的一罪包括结合犯、集合犯;处断的一罪包括牵连犯、连续犯、吸收犯。B、D项正确,A、C项不正确。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模拟题及答案(2)
2009年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统考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
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詹姆斯B.斯金纳
C.华生D.惠特海默
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A.树突B.胞体
C.突触D.轴突
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颞叶
C.枕叶D.顶叶
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A.红黄绿紫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D.红紫蓝绿
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16~20 000 HzB.50~5 000 Hz
C.300~5 000 HzD.1 000~4 000 Hz
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
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A.运动视差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D.空气透视
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A.脑机能定位说B.突触生长说
C.反响回路说D.记忆分子说
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D.复述材料的性质不同
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R”旋转的角度是
A.60°B.90°
C.180° D.240°
12.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3.通常把对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14.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
A.布洛卡区 B.中央后回
C.角回 D.艾克斯勒区
15.展开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
A.独白言语 B.对话言语
C.书面言语 D.内部言语
1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
A.任性 B.犹豫
C.独断 D.执拗
18.在完成自由命题的作文时,一位中学生选择作文题目,确定写作提纲,并评价自己写出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完成这项活动主要依赖的智力是
A.经验性智力 B.成分性智力
C.情境性智力 D.实践性智力
19.下列四种情形中,智商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和子女 B.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
C.在一起生活的异卵双生子 D.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
20.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A.达维多夫 B.维果茨基
C.列昂节夫 D.鲁利亚
21.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D.25~50岁
22.下列有关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平衡性表现明显B.批判性显著增强
C.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D.表面性依然突出
23.下列选项中,用来考察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方法是
A.陌生情境实验B.错误信念实验
C.动态测验D.两难故事法
24.巴特森(C.Batson)提出的游戏理论是
A.觉醒-寻求理论B.元交际理论
C.认知动力说D.机能快乐说
25.认知功能的老化与视、听觉的严重衰退关系密切。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A.感觉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
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
26.下列心理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A.习惯化 B.敏感化
C.暗适应 D.自适应
27.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个体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28.布鲁纳认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运用于表面特征不同而结构特征相似的多种情境。这一观点所强调的迁移类型是
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
C.水平迁移D.逆向迁移
29.与认知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除了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外,还强调
A.情境性B.结构性
C.抽象性D.竞争性
30.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A.经验概括说B.共同要素说
C.关系转移说D.结构匹配说
31.在品德培养过程中,强调将“晓之以理”和“导之以行”相结合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学习理论B.人本学习理论
C.联结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
32.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A.《定量分析手册》 B.《心理学大纲》
C.《实验心理学》 D.《心理物理学基础》
33.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A.因变量B.自变量
C.控制变量D.刺激变量
34.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A.统计结论效度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
35.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
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
实验设计应是
A.二因素设计B.四因素设计
C.二水平设计D.四水平设计
根据右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回答36~38题。
36.这种设计是
A.ABBA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37.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
验处理数为
A.3
B.4
C.5
D.6
38.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
A.主效应检验B.相关分析
C.简单主效应检验D.回归分析
39.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A.消除法B.恒定法
C.随机法D.匹配法
40.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B.差别阈限法
C.数量估计法D.等级排列法
41.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
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
42.“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幕中央将相继呈现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后,将您所看到的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B.延迟部分报告法
C.全部报告法D.顺序再现法
43.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A.知觉恒常性实验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
C.透视错觉实验D.“视崖”知觉实验
44.重测信度的主要误差源是
A.内容取样B.时间取样
C.统计方法D.评分者
45.要比较几个不同性质的测验分数,最恰当的是比较
A.原始分数B.众数
C.百分等级D.平均数
46.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五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A.24题 B.25题
C.26题 D.27题
47.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A.NEOB.MBTI
C.MMPI D.CPI
48.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
A.二者恒等
B.效度系数大于信度系数
C.信度系数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数
D.信度系数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
49.要求受测者必须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选出最能代表自己特征的描述语句。这种评定量表是
A.观察式量表B.锚定式量表
C.迫选式量表D.数字式量表
50.反映测验结果可靠性、稳定性的指标是
A.效度B.信度
C.难度D.区分度
51.瑞文推理测验主要测量的是
A.言语能力B.特殊能力
C.操作能力D.一般能力
52.20 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人事选拔领域引入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测评技术是
A.操作测验技术B.投射测验技术
C.评价中心技术D.纸笔测验技术
53.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
A.综合法B.经验效标法
C.理论推演法D.因素分析法
54.根据测验中不同维度或分测验的导出分数,绘制形成的折线图或柱形图称为
A.结构图B.碎石图
C.剖面图D.茎叶图
55.在格塞尔发展量表中,测量婴儿行为发展水平使用的指标为
A.教育商数B.情绪商数
C.智力商数D.发展商数
56.在标准正态曲线下,正、负三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F的比例是
A.99.73%B.99.00%
C.95.46%D.95.00%
57.下列关于X2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A.X2取值永远不会大于0
B.其均值等于其自由度
C.随着自由度的增大,X2分布趋于正偏态
D.多个标准正态分布变量的线性组合所得的新变量符合X2分布
58.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中,如果各组均值不变,被试间差异增大,那么
A.F值会变小B.F值保持不变
C.组间方差会变小 D.误差方差会变小
59.教师的职称和薪水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
A.命名数据和等比数据B.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
C.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和等比数据
60.一组数据中每个数的值都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
A.0,0B.5,25
C.0,5D.0,25
61.对R列C行的列联表进X2分析,其自由度为
A.R×CB.(R+C)-1
C.R×C-1D.(R-1)×(C-1)
62.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文化公平测验的是
A.中国比内测验B.斯坦福比内测验
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D.联合瑞文智力测验
63.在一组正态分布的数据中,去掉两端极值后,一定不会受到影响的统计特征值是
A.全距B.平均值
C.标准差D.众数
64.在测量研究中,强调对测验情境关系进行考察的心理测量理论是
A.经典测量理论B.项目反应理论
C.概化理论D.测验等值理论
65.如果要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D.聚类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声音的听觉属性有
A.音频 B.音调 C.音响 D.音色
67.对下列内容的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有
A.端午节的日期 B.雨的成因
C.骑车的技能 D.舞蹈表演
68.一般认为,一个概念的形成包含的阶段有
A.下定义B.类化C.抽象化D.辨别
69.动机的功能有
A.指向功能 B.激发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功能
70.下列选项中,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A.孕妇的营养状况 B.孕妇的情绪状态
C.孕妇的年龄大小 D.孕妇的文化程度
71.根据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现实生活中的口头表扬属于
A.正强化 B.内部强化
C.原始强化 D.条件强化
72.在某记忆实验中,要求被试识记50个单词。单词的频率可以作为
A.结果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额外变量
73.等响曲线反映的响度听觉特点有
A.频率是影响响度的一个因素
B.响度为零的等响曲线的响度级为零
C.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
D.声强提高,响度级也相应增加
74.罗夏墨迹测验的记分要素主要包括
A.反应的部位 B.反应的速度
C.反应的正确率 D.反应的内容
75.某次高考分数呈正态分布,以此为基础可以
A.计算考生的标准分数
B.由P值,计算Z值
C.确定某一分数界限内的考生比例
D.知道计划录取人数后确定录取分数线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77.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78.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9.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80.简述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定义及其关系。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阐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并分别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8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83.图A、B、C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什么
(3)请用文字分别描述这三种可能的结果。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D5.A6.D
7.A8.C9.C10.A 11.C 12.C
13.A 14.C 15.C 16.D 17.A 18.B
19.B 20.B 21.B 22.A 23.B 24.B
25.A 26.C 27.A 28.A 29.A 30.B
31.D 32.C 33.A 34.D 35.A 36.D
37.D 38.C 39.B 40.C 41.B 42.C
43.D 44.B 45.C 46.D 47.A 48.D
49.C 50.B 51.D 52.C 53.D 54.C
55.D 56.A 57.B 58.D 59.D 60.A
61.D 62.D 63.D 64.C 65.C
二、多项选择题
66.BCD 67.AB 68.BCD 69.ABCD 70.ABC
71.AD72.BD 73.ACD 74.ABD75.ABCD
三、简答题
76.答案要点
(1)心境是比较平静、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特点。
(2)激情是强烈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出现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减弱和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等。
(3)应激是由某种意外环境刺激导致紧张状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具有对意外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不仅会引起生理方面的变化,也会引起心理方面的变化。
77.答案要点
(1)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2)共同特质是指在同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多数人或群体所共有的特质。
(3)个人特质是指某个体所独有的特质,分为三个部分: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78.答案要点
(1)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因素:个体学习的成败体验;榜样的替代性经验;重要他人的言语劝说;个体的情绪唤醒状态等。
79.答案要点
(1)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效应。
(2)测量误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偶然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恒定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有:提高编制测验的科学性;施测过程的标准化;评分与计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主试与被试的配合及操作规范等。
80.答案要点
(1)统计检验中两类错误即α错误和β错误。α错误是指当零假设成立时,拒绝零假设犯的“弃真”错误,也叫I型错误;β错误是指当零假设不成立时,未拒绝零假设所犯的“取伪”错误,也叫Ⅱ型错误。
(2)α错误和β错误相互之间的关系是:α大时,β小;α和β不能同时减少。
四、综合题
81.答案要点
(1)认知资源理论
①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对刺激的加工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加工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
②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地占用认知资源,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人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的,人可以根据情境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新异刺激上。
③举例。
(2)双加工理论
①谢夫林等人认为,认知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是自动化进行的;自动化加工发生比较快,形成之后加工过程较难改变。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②举例。
82.答案要点
(1)认知发展理论
①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②发展的因素和结构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发展的结构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③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①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
②这种理论是活动教学法、认知冲突法等的理论基础。
83.答案要点
(1)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健忘症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自由回忆(外显记忆)和词汇辨认(内隐记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实验性分离);或者健忘症被试是否保留有内隐记忆。
(2)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被试类型,包括健忘症被试和控制组被试两个水平;另一个是任务类型,包括内隐的词汇辨认任务和外显的自由回忆任务两个水平。因变量是自由回忆的正确率和词汇辨认的正确率。
(3)图A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无论是在外显记忆还是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都比健忘症被试好,显示出被试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存在任务类型与被试组之间的交互作用。图B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要优于健忘症患者;而在词汇辨认测验时,两者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显示出任务类型与被试组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图C可能表明,控制组被试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其作业成绩优于健忘症患者;而在词汇辨认测验中,健忘症患者的作业成绩要优于控制组被试,出现了交叉的交互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2.甲武装掩护私运,法院判决其构成私运罪,处以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 )。
A.甲在私运中使用的
B.甲被查获的和贩毒资金
C.甲在银行帐户上的500万元存款
D.甲所有的2辆豪华轿车
3.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
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三次贿赂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3万、5万元
B.乙因贿赂被处以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贿赂2万元的罪行
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处以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
D.丁因盗窃罪被处以有期徒刑二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
4.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5.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 )。
A.触犯非法经营罪
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
D.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7.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8.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
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
C.从轻、减轻处罚
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9.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与犯罪嫌疑人
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D.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
10.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
1.ABCD。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2.C、D。根据刑法第59条,没收财产的范围仅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选项A、B属于非法财物,但并非没收财产刑的对象,而应当根据刑法第64条的规定予以没收或者追缴。
3.BC。宣告前数罪,罪名相同的,不实行数罪并罚;宣告前的数罪的罪名不同的,才实行数罪并罚。选项A的情形,犯罪数额累计计算,按一罪处理。选项D的情形,因为前罪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当然也没有并罚的问题。
4.BC。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对象条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条件的防卫,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且刑法有规定的,为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因此,选项B、C应选。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不存在故意犯罪的问题。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题干“甲误认为”表明不是“明知”。
5.ABCD。根据刑法第225条第1项,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214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第140条,销售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据此,选项A、B、C均正确。甲的行为由于侵犯不同客体而构成不同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据此选项D应选。
6.ABCD。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7.BC。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对象条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条件的防卫,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且刑法有规定的,为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因此,选项B、C应选。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不存在故意犯罪的问题。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题干“甲误认为”表明不是“明知”。
8. BD。刑事责任年龄。依据是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根据该规定15岁的人对盗窃不负刑事责任因此不追究刑事责任,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9.ABC。犯罪特殊主体。要领是熟悉法条规定或具体犯罪的特殊主体。A.选项是破坏监管秩序罪与脱逃罪主体的差别问题。A选项所列的是脱逃罪的主体,而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范围略小于脱逃罪的,只包括依法被关押的罪犯(已决犯)。不包括嫌疑人、被告人这样的被关押的未决犯。法律这样规定大约是因为惩罚脱逃罪着重点在关押秩序;而惩罚破坏监管秩序罪着重于监狱秩序。B选项有两点不妥:
1. 扩大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
2.未限定“在刑事诉讼中”。C、D二选项涉及金融诈骗罪的主体范围,对此刑法第200条对单位可否构成金融诈骗罪的主体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贷款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都不包括单位。
关于特殊主体的掌握包括两方面:
1. 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一般理解为当然包括自然人;至于单位主体必须依法有明文规定为限。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理解为当然不包含单位主体。
2.自然人犯罪主体中的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一般主体问题属于总则关于责任能力、年龄的一般规定;特殊主体属于分则各罪的特殊规定。着重掌握:(1)不包含自然人主体的情形。
(2)包含单位主体的情形。
(3)特殊主体。而这三种情形都需要用个案的方法掌握,即一个罪一个罪地记忆,非常麻烦,而且不值得。因此只能大致了解,然后结合推理。通常自然犯(伦理犯)不包含单位主体,如杀人、抢劫、盗窃等;反之,涉及经济、环境等法定犯(行政犯)包含单位主体的可能性较大。特殊主体主要是记住常见罪的,尤其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的特殊主体的犯罪。因为这涉及案件的侦查管辖归属于检察院还是公安机关。此外,渎职罪、贪腐贿赂罪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只要记住这两章的罪名中那几个不是特殊主体就可以了。
10.BCD。间接故意的认定。间接故意的要点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通常发生在追求一个犯罪结果(张某死亡)而放任另一个犯罪结果(其他人死亡)的场合。黄某对张某死亡结果是直接故意,对放火导致其他人(李某)死亡是间接故意。本题是非常典型的教科书式的说明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例子。因为黄某本有放火杀人致人死亡的故意,所以排斥对行为直接结果(死亡)成立过失犯罪和意外事件。故C、和D、选项肯定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的心态。
关于本题有3点值得一提:
1. 从错误论方面解释。黄某本想放火烧死张某,因为对象错误,实际烧死了李某,属于法律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错误,黄某对李某死亡结果同样承担故意的罪责。
2.从案件处理结论上讲,就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3.如果问:黄某构成放火罪还是故意杀人罪如何认定要点是看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造成重大火灾并烧死了李某,应当认定为放火罪,李某死亡作为放火罪的结果,不必另外定故意杀人罪。如果没有引起重大火灾,也就是说没有实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属于使用放火的方法杀人,仅成立故意杀人一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