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理论有哪些内容-教师的职业理论有哪些

教师的职业理论主要有: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教育技术学等。

新课改的教师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都属于教育观的内容。我们今天重点来解析“新课改”下的教学观的内容。

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新课改之前我们的教学都是“填鸭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新课改后提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当材料出现了集体讨论等内容时就可以想到这点理论。

第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只是单纯地交给学生知识,并不能促使学生终身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仍会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

第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新课改前我们都是应试教育,只注重教学结果。新课改后我们在注重结论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老师教学的过程。当材料出现了老师让学生讲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去思考,启发学生等都是重结论的表现,我们都可以答这一理论。

第四、教学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关注学科,其实也就是关注学习、关注成绩。新课改后要求关注人。“人”在这里主要指学生,我们知道学生并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学习者,还是一个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在关注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的品德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情绪情感体验、兴趣爱好、自信心等方面。这样才算做到“关注人”。当材料中出现老师教导学生要孝敬父母或者帮学生树立自信心等都可以对应这条理论。

这是教育观的内容,当考试时材料分析题的题干为: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行为。那我们马上就要想到素质教育的内涵(五条)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四条),从这九条里对应我们的材料,体现哪条理论就写哪条即可。

以上介绍了职业理念——“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备考资料:[综合素质] [教育综合知识]备考资料 [各学科知识]备考技巧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攻略”下载教师资格备考攻略

>>>更多教师资格笔试备考资料请查看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教师职业理念的内容有哪些?

1、学有所用、发挥专长。教师的工作是教育学生的,根据我的理解,教育应该包括完善自我的功能,这即有学生的自我完善,也有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

2、教书育人,振兴中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础在于教育。

3、完善自我,实现梦想。教师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扩展资料

教师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神圣而伟大的角色,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

在我看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正能量的代表者,教师的正能量给人以积极,给人努力向上的动力,教师不仅是站在讲台传授知识,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者。

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他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他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努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漫长的人生路中,在学生对这个社会还没有初步了解与认知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设置路标,引导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教师职业理念简单的说就是三观,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这三观加在一起就是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观:

1、角色的转变(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建设者和开发者,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

2、行为上的转变(师生关系上尊重和赞赏,课堂上帮助和引导,自我上反思,同事间合作)

学生观:

1、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是主体 2、学生是独立的人)

2、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独特)(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扩展资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