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的理论-布鲁姆什么理论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一种教学方法论,该理论将学习任务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利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些层次是依照难度递增的方式排列的,并且每一个层次都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技能。因此,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强调了教育过程当中的深度和广度,和如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布鲁姆提出了什么理论
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决定学生能否掌握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学生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掌握。
布鲁姆的思想
布鲁姆等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态度与品德的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只有当价值观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稳定态度时,才能被称之为品德。也就是说,品德在价值的内化程度上,比态度要深。
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旨在为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然而,这场改革因为过分强调理论化,导致美国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出现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差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布鲁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
影响: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目标和内容。
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大数据处理内容。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原文链接:https://edu.h3e.cn/edu/67592.html